如何确保乳制品的安全呢?
1、出厂的乳制品必须符合国家乳品质量安全标准,每批产品都需检验,并保留相关报告和样品。不合格产品禁止出厂,而合格产品的包装标识需遵循国家规定,如《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2、在这个关乎消费者信任和企业声誉的关键领域,不容丝毫马虎。选择正确的杀菌方法和消毒剂,是乳制品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信心的关键步骤。让我们一起采取行动,让乳制品的每一步都充满安全与信赖。
3、首先,伊利严格筛选奶源供应商。伊利与优质的奶农和牧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奶源的品质。在选择奶农和牧场时,伊利会对奶农的养殖环境、饲料、兽药使用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此外,伊利还会定期对奶农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奶农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4、总部设在辽宁,其奶源100%来自自有的大型自营牧场,确保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为消费者提供最安心的乳制品保障(辉山坚持“从田间到餐桌”的理念,以确保食品安全)。这里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北纬42度的清冽气候和肥沃土壤孕育出丰富的乳品资源。
5、饲料原料的控制:饲料和饮用水中不得添加国家禁用的药物以及其他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同时,禁止在饲料中使用肉骨粉、鱼粉、骨胶等动物源性成分(乳及乳制品除外),以及由这些原料加工制作的各类饲料。此外,禁止在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以及含三聚氰胺的副产品。
乳粉生产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哪些品质变化
1、受潮:滋生细菌:蛋白质被破坏 影响乳粉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下:原料质量:原料的新鲜程度、质量和卫生状况对乳粉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生产工艺:生产工艺的不同会影响乳粉的品质,工艺的控制包括加工温度、时间、压力等因素。包装材料:使用环保、卫生、安全和耐高温的包装材料可以保证乳粉的质量。
2、棕色 水分在5%以上的乳粉贮藏时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棕色。(4)吸潮 乳粉中的乳糖呈无水的非结晶的玻璃态,易吸潮。当乳糖吸水后使蛋白质彼此黏结而结块,故应保存在密封容器里。(5)细菌引起的变质 开封后的乳粉会逐渐吸收水分,当超过5%以上时,细菌开始繁殖,使乳粉变质。
3、奶粉在贮藏过程中产生褐变,同时也发出一种陈腐味,这一变化主要与奶粉中水分含量和贮存温度有关,当水分含量高于百分之五,且在高温下贮藏时,很快便引起褐变并产生陈腐味。密封罐装的乳粉,不会发生吸潮现象使水分升高,而一般简易的非密闭包装,或者开罐后的短期存放,常引起显著的吸潮现象。
4、乳粉水分含量的高低对质量的影响很大。一般乳粉水分的质量分数在3%以下时,贮藏期内质量变化较小。但水分的质量分数超过4-5%时,会加剧变色、变味,使溶解度降低,甚至使残留的细菌繁殖,使乳粉结块变质。尤其在30℃以上高温下贮藏,变质1更快。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乳粉的水分的质量分数在2%左右。
5、不同水分活度的全脂羊奶粉在贮藏期间酸值、TBA值均升高,过氧化值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奶粉发生褐变。水分活度为0.11和0.23的全脂羊奶粉贮藏期间稳定性明显高于水分活度为0.32的全脂羊乳粉。水分活度对全脂羊乳粉的氧化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降低全脂羊奶粉的水分活度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6、则商品价值就低,水分提高后奶粉易变色,贮藏期降低,另外有些食品水分过高,组织状态发生软化,弹性也降低或者消失。奶粉的水分含量过高,还可能导致营养素损失、微生物滋长、奶粉结块变质等问题。目前行业的平均水分控制在4%左右。
炼乳的卫生标准
1、GB11671-2003至GB11675-2003:涉及果、蔬罐头、含乳饮料、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银耳的卫生标准。 GB13100-2005和GB13102-2010:肉类罐头和炼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贮存:炼乳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或者冷藏储存。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因为炼乳是高度浓缩的全脂牛奶,添加了近乎饱和的白糖,当初欧洲人发明如此高浓度的便携奶品,就是为了长期远行既方便携带,又不易变质。
3、GB/T 11679-1989: 对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的卫生标准进行分析,确保其无害于食品品质。GB/T 13102-1991: 规定了食品工业用甜炼乳的卫生标准,保证产品质量。GB/T 13117-1991: 详细规定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在食品容器中的卫生标准分析方法。
4、第一条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对乳与乳制品(以下简称乳品)的卫生管理,保证乳品卫生标准的切实执行,提高乳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特制订本办法。
5、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920-1996)规定:用于炼乳,0.5g/kg;复合发酵粉,按正常需要适量使用。(2)美国一般作为缓冲剂用于各种食品的酸度调整。
6、放糖炼奶制作:选材:新鲜全脂牛奶乳或脱脂乳。加热杀菌:在温度为80℃的标准下,加热10~15分钟杀菌。杀掉原材料乳中的病菌、酵母菌、霉菌及酶等对产品品质危害的微生物菌种。加热也是考虑真空泵萃取全过程的温度规定。
乳制品安全预防措施的结束语
交接棒的安全 运输安全 生乳制品富含营养,又天然具备培养基的条件,因此在记录储存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各种微生物的污染。这样一来,在牛奶验收、预处理、标准化、冷却、杀菌,浓缩、成粉、包装、检验、入库、出厂等环节,需要采取关键的控制措施[2]。这也是各类关于牛奶和奶粉安全标准和认证的意义所在。
目前已开发出来的电阻电导检测器有:美国Vitek公司生产的Bactometer可适用于检测肉品、乳制品等含菌量;英国推出的Mathus系统,可用来检测牛乳、酿造液、鱼及海产品的含菌量[3]。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
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发展历程曲折而漫长,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长期以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这也最终导致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企业自身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乳制品行业也正在逐步走向健康、安全、高品质的发展道路。
帮助我改进教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反思的结论 通过对饮食卫生常识教案的反思,我意识到有必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际案例应用、融入最新食品安全信息、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以及重视学生的反馈。我将持续实施这些改进措施,以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的饮食卫生教育,为他们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