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农村想办个养殖场,国家有补贴吗
农村的养殖户来说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可以得到国家的补贴, 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养殖肉牛(驴、马)按年存栏量500元 /头给予补贴,养殖山羊按年存栏量200元/只给予补贴,每户每年最高不超过5000元。国家农村养殖业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今年每头补助50元。
一般个体养殖没有政府补贴,但可以申请银行免息贷款。成立农业养殖合作社,通过申请政府会给一定量的养殖补贴。若养殖项目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成为当地龙头企业,会有政府补贴。
养殖数量超过30头的补贴农村养牛的补贴一般是根据农业审核的数量,比如说你的养殖数量已经达到了发展规模,按照这个数量可能是30头,按照相关的补贴标准,每头牛的补贴不超过50元,上限是30头,可能是你300头或 据推测,当地也是这个标准是一个滋生的案例,具体的补贴标准可以参考当地有关部门。
有补贴。申报补贴的要求:一是养殖场的土地必须合法,养殖用地要经过备案;二是养殖场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新建场除外,但选址、规划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三是养殖场必须经过备案(新建场除外),取得畜禽养殖代码。
国家农村养殖业补贴 能繁母猪饲养补贴:今年每头补助50元。 实行生猪保险补贴:饲养优质能繁母猪每头每年交保费60元,其中财政每头承担48元、养殖户承担12元,保额为1000元;饲养商品猪每头每年交保费10元,其中财政每头承担7元、养殖户承担3元,保额为400元。
养殖规模多大为规模养殖场
1、具有一定的规模,指标是猪出栏大于或等于500头;奶牛存栏大于或等于100头;肉牛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蛋鸡存栏大于或等于20000羽;肉鸡出栏大于或等于50000羽。规模化养殖场标准是指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2、法律分析:养殖场占地至少在10亩以上,圈舍建筑面积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原则上执行《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认定管理办法》中的标准化平面布局图。根据动物防疫要求合理布局场地和建筑物。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粪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严格分开,各区之间设置有效防疫隔离带。
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界定:具有一定的规模,指标是猪出栏大于或等于500头;奶牛存栏大于或等于100头;肉牛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肉鸡出栏大于或等于50000羽;蛋鸡存栏大于或等于20000羽。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具备的条件一般如下:(1)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
4、一般养殖场猪出栏大于或等于500头,奶牛存栏大于或等于100头,肉牛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蛋鸡存栏大于或等于20000羽,肉鸡出栏大于或等于50000羽即为规模化养殖。应该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供电稳定、通风向阳、村庄主导风向下风向的地方建设养殖场。养殖期间应做好卫生工作,以防疾病。
在农村养牛,到处都没有草了,能养吗?
可以养。如果有便宜的土地,可以种点绿豆,黄豆,花生之类的。现在机械和农药先进,秋天可以卖粮,剩下的豆秸和红薯秧可以碾碎喂牛,非常完美。喂牛的干草里,先打豆子,再打花生、玉米,最后是稻草,稻草没有叶子,适口性差。
因此,在养殖量不大的情况下,农村想在野外养殖可能完全没有问题。种植这些牧草喂牛都是可能的,但要注意,虽然草是优质饲料,但是含水量比较大,所以含量比较少,长期单独喂草,牛摄取的营养不均衡,会产生育肥效果。在喂草的同时,要适当补充玉米、高粱、豆糕等谷物饲料和蛋白质饲料。
如果养牛,可以从一些农户的手里买过来喂牛,不会很贵,而且花少量的钱就能买到一大堆秸秆。其次,可以选择一片地专门种植牧草。如果想要好好养牛,又有源源不断的牧草作为牛的饲料,不如腾出一块地方来种植牧草。
牛的粗饲料使用范围很广。秸秆,野草,牧草,都可以喂牛。最便宜,最好的就是使用玉米秸秆,然后青贮。没有草,没有办法,只能等到秸秆下来的季节储存了再养。如果打仗一样,没有粮食是不行的。我这边也是每年国庆节开始青贮玉米秸秆,储备一年的秸秆。
我个人认为,搞养殖是一件很辛苦,又有风险的事,养牛成本大,在没有草料的情况下,养少了不划算,养多了成本高,投入资金也多,也挺麻烦累人的。总之,冬天没有草,能养不能养牛,养多还是养少,还得看自己的条件和当地的气候,地理情况来决定。
盛乐镇发展创新
1、盛乐镇,位于和林县,作为该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近年来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镇党委政府告别了过去的小打小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重点发展牛、羊、猪三大养殖产业,为当地农民铺设了一条稳定的致富之路。牛产业作为主导,盛乐镇依托蒙牛集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盛乐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民生工程置于首位,云月旺书记领导的镇党委、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民生举措。首要任务是落实和林县政府对蔬菜种植的扶持政策,鼓励农业生产。通过政策支持,助力贫困村农民实现稳定脱贫和收入增长。
3、积极谋划推动项目建设2023年以来,盛乐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持续做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篇文章”。多措并举改善生态环境一是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为进一步筑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镇辖区有序推进“煤改电”工作。
4、盛乐镇的经济发展模式独特,以农业为支撑,牧业为动力,与工业如蒙牛、伊利形成紧密的三元结构产业链。2007年,该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45万元,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6658元。
5、盛乐镇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58元。该镇牧业发展除奶牛饲养外,还发展养羊业,2008年6月末羊存栏52万只。盛乐镇通过壮龙头、拓市场、充基地、活机制,畅通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的便利渠道。